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- 蓮麻坑鉛鑛洞
蓮麻坑鉛礦山界綫 (圖:PlanD)
南長翼蝠 (圖:AFCD)
蓮麻坑鉛礦山的礦洞荒廢後,礦場下段通道為蝙蝠提供了不受干擾的歇息地,成為香港最重要的蝙蝠集居地,礦洞內棲息著大量冬季族群的長翼蝠和大長翼蝠(在香港發現的物種),數量超過 2,000 隻。該地點還為中華鼠耳蝠、大足鼠耳蝠、小菊頭蝠、魯氏菊頭蝠和 棕果蝠提供了夏季繁殖地。礦場在1994年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(SSSI)。
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- 蓮麻坑河
蓮麻坑河被視為深圳河中最具生態價值的河段,是深圳河未經改造的一部分。該河位於深圳河上游,在2007年被劃定為「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」。蓮麻坑河全長2公里,淡水生境保持良好,共記錄有16種淡水魚類,其中14種為原生的初級淡水魚,佔香港淡水魚類的40%,包括一些較罕見的品種如斯氏波魚、紋唇魚和大刺鰍。相比於受到嚴重污染的深圳河,是該地區珍稀淡水生態資源的最後庇護所。
蓮麻坑風水林
風水林是華南鄉村特有的地標,多在村邊低地出現。昔日村民建立村落時,村後樹林的風水條件是考慮因素之一,另外,樹林形狀通常近似環抱村落,遂也具有守護鄉村的象徵意義。在現有樹林的基礎上,村民在林緣又種植了各種果樹、榕樹、樟樹、竹子以及其他民間常用的經濟植物,增加樹林帶來的各種效益,結合成為風水林。 蓮麻坑的風水林在村民的庇護下形成成熟天然的樹林,與鄰近的次生林成為「生態熱點」。林中曾發現橙頭地鶇、赤麂、果子狸、野豬、七間狸、針毛鼠等。一些罕見物種如香港后稜蛇和3種香港的飛蛾特有品種,都在蓮麻坑發現。
生物多樣性
金毛狗 (民間常用的中草藥,分布雖廣,但在香港以外的地區,因不斷採挖作藥用,數量已日漸減少)
吊鐘花 (以往新年常被用作年花擺設,取其「狀元高中,多子多孫」之意,因而曾過度砍伐)
紅杜鵑 (紅花嶺標志性的原生植物,受林區及郊區條例保護)
斯氏波魚 (在本港的分佈地點很少,只在北區的兩條溪流被記錄,故被定為「稀有」品種。蓮麻坑河是其中一條斯氏波魚棲息的溪流。) (圖:AFCD)
大草鶯 (局部地區罕見留鳥。分布於香港高山的草叢,是紅花嶺標志性的雀鳥)(圖:AFCD)
朴喙蝶 (於沙頭角上担水坑附近的林地首次發現)(圖:許鎮東)
重要生態走廊
新桂田右坑 (圖:KFBG)
紅花嶺(左)、蓮麻坑(中)及深圳(右) (圖:KFBG)
紅花嶺及深圳的樹林 (圖:KFBG)
紅花嶺是內地與香港之間現存唯一的重要陸地生態通道。它的北側與深圳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生態良好地連通,南側的樹林和相對未受干擾的植被也與八仙嶺郊野公園相連。這個生態廊道為內地和香港之間的野生動物,包括陸地鳥類、兩棲類、爬行類和小型哺乳類等,提供了關鍵的遷徙通道。這對維護兩地之間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至關重要。